著作/研考文章

Work articles

晋代六面印标准品“徐楀”

  上世纪80年代,在天津艺术博物馆,观看我市著名收藏家周叔弢先生捐赠的古玺印专题展,记得是在那次展品中我第一次看到晋代六面印实物。几年前在杭州藏友圈子中见到过一方六面印,可惜不做交流。2006年夏,在收藏网站上再次看到一方六面印,经电话联系按约定的时间在天津沈阳道古物市场见面,浙江嘉兴的郭某带着六面印如约而至,一方古印,从关注到收藏到我的匣藏中竟达二十多个年头,可谓一品难求。

  白记、徐道翼、徐楀、臣楀、徐楀言事、徐楀白箋共计六面印文。印面纵、横2.1厘米,通高3.3厘米,质料青铜。印面均为正方形,顶端为方柱形印钮,有穿空。印文凿刻细白文,观察印文结构特征,个别印面文字有“上紧下松”的感觉,如“徐道翼”“臣楀”两个印面,这类文字称为“悬针篆”,在资料中所见,晋代六面印皆使用这种篆体字,其印文特征典型。印文分别见有:“白记”,白,意为禀告,表白陈述。记,是印的一种别称,早在汉代就已出现,魏晋至唐宋以后,在官私印中普遍使用。“臣楀”,臣,旧时泛指官吏对君主的自称,如“臣×”之类称谓在汉代私印中多见。“徐楀白笺”,徐,姓氏。白笺,是对上或尊长者的书札。“徐道翼”,姓氏与字,兼称。“徐楀言事”,徐楀,姓名。言事,是对君主谈论政事或进谏。此六面印包括姓名、字,以及几种不同称谓的习语组合而成。古人取的名字是有名有字,通常名是一个字,字是两个字,一般字是用来解释名的。此六面印中“徐楀”,“楀”是其名;“徐道翼”之“道翼”,则是他的字。
  王献堂在《五镫精舍印话》:“汉有臣字,类为两面印,或套印六面印。臣下列只为名,不加姓氏,无姓则人不能晓,故别有一面,具体姓名全文。”又“汉代简牍之封钤印所在,时有数处,所谓两封三封四封五封,每一封处,有一封泥,泥各钤印,印文或不同,殆凡钤臣字者,必于另一处钤姓名文印,两印对参,全文可得,两面、六面套印之用,或即因此。”这里王献堂解释了关于两面、六面印的用法。
  自战国以来,传世就有五面小玺(顶端一面为印钮),其形制如同六面印。其后续发展到汉代,多见以复合印、穿带印、子母套印,等等,一般是二至三个、四个印面,到晋代可以说将一个方柱形体的六个方位都铸刻成印面,集不同文字、功能于一体。纵观多面印的发展,历代所见都是属于私印范畴。晋代六面印形制典型,集臣印、姓名印以及不同功能专用印于一体,发展到极致。
  据资料中介绍,北京故宫博物院、上海博物馆、天津博物馆等均有同类型藏品。而且此类型六面印形制统一,印文的组合方式基本相同,说明六面印应为晋代出现的一种标准印式,据印文分析应属文职官吏所使用。笔者观察,六面印多出现在江浙地区,而西北、东北地区却极少见到,其流传与使用范围有明显的地域性。
 
 此文发表在《天津日报》-满庭芳-印缘
不经允许,不得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