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/研考文章

Work articles

熟坑传世的辽代“顺州刺史印”

熟坑传世的辽代“顺州刺史印”-孙家潭
(图1)

(图2)
 

    熟坑,指古器物出土多年,表层虽受磨损、氧化,表面呈现出光亮古朴的皮色,但依旧感觉到岁月久远。

  “顺州刺史印”。图1为实物照片,图2为印蜕。纵5.6厘米,横5.4厘米,通高3.0厘米。方形印面,印钮顶端呈圆弧形,钮顶凿刻有“上”字,印背作两层台,质料青铜。

  印文分作两行,叠篆作竖式。观察印蜕,右侧为“顺州”二字,左侧为“刺史印”三字。印文中第一字“顺”,位置于右上角,此字篆法篆构变化较大,将“顺”字右侧结构中的“页”字上移,其下两点,一点作“中竖笔”,一点为右边“弯曲”线条;而“顺”字左侧偏旁的三竖,作叠篆依次排列于“中竖笔”的左侧,由大到小,使“顺”字下半部左右均衡。“顺”字,将左右结构的字形转化成了上下结构安排,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叠篆与章法需求。再看下面的“州”字,三个相同结构依次排列,一目了然。左侧“刺史印”三字相对简单了许多,最后一字“印”,末笔作五次折返以填充空白,正是迎合了叠篆的结构特征。印文中值得一提的是“顺”字。其一,篆构的奇特出乎常规,让人意想不到。此字的释读,余反复琢磨长达数月之久,有如“十年得一字”;其二,“顺”字上部之“页”字,左右两侧竖笔为“双笔线条”(左侧残损),这种文字构形在古印文字中极少见到。笔者查阅《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》134页收录有金“大师国王都行省之印”,印文中“王”及“之”亦用“双笔线条”。印文中“印”字末笔,如同长尾多次折返的篆法也不多见,见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博物馆藏辽代“灵安州刺史印”,其“印”字结体基本相同。

  “顺州”,查阅《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》:河北顺义县。“刺史”,官名。《中国历史大辞典》刺史州:“以刺史为长官之州。低于防御州。辽刺史州设刺史、同知州事、录事参军等官职。”辽代是契丹民族建立的国家,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神册五年创制契丹大字,其后,太祖之弟迭刺创制了契丹小字,这两种契丹文字与汉字并行于世,反映在辽代官私印中同样如此,今天我们看到的既有汉文印,也有契丹文印。今藏故宫博物院有“安州绫锦院记”,前些年辽宁阜新出土有“启圣军节度使之印”,均为辽代汉文官印。 

  辽代官印遗存不多,观察此印,印钮顶部为半圆形,保留有唐官印遗风,印背有两层台,均为辽代官印形制特征。此印尤其是印文篆构的特殊,为辽代官印研究以及中古时期叠篆印文流变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。

  此官印是早年在天津沈阳道旧物市场从一熟人手中所得,其后得知是另一家小店之物。古玩生意,供求对路,双方皆大欢喜。

此文发表在《天津日报》-满庭芳-印缘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