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/研考文章

Work articles

辽金时代圆形符合押印一组


图1



图1-1


图1-2

图2

图2-1
 
 
   介绍一组辽金时代圆形符合押印,形制圆柱形,内外两个印面,分上下两半印作对合印式,完整成套的多年来于市肆只见此一例,早些年购于无锡古玩市场。

  印文:银铤形押(上)、火日金、图形鸡(底部印)。图1、1-1为实物照片,图1-2为印蜕。直径2.2厘米,通高1.7厘米。圆形印面,上下对合式符合押印,圆柱形印纽残损,质料青铜。此符合押印对合的上半部为一束腰银铤形外凸作子印,印文为花押,底部印面见有一图形鸡,口衔灵芝草,于背部正中见有汉字“火日”,另一字为“金”,置于图形鸡腹部。对合的半印,上半印面外凸,下半印体作内凹,两印体对合后,两侧上下穿孔正好相对。此押印系绳设计,先将系绳两端汇合同时由圆柱形印纽顶端垂直孔向下穿入,然后系绳两端分别由两侧横向穿孔引出,再与下半印体边缘穿孔穿入并打成结,这样系绳将上下两半印连接一体。上半印使用时可以随系绳向上拉起,用毕可随系绳下移复位,下半印底部印面则可以直接钤印使用。系戴时由于印体重力下垂,两半印自然对合,系绳将两押印始终连接成一体。
 
  此押印印文中见有“火”与“日”字,两字作上下结构排列,且“火”字的一撇一捺笔画较长,包容了“日”字,结构很像一个组合字,而这个字形在契丹文印中常见,多作篆书体。另笔者藏有契丹文字凿刻的楷书符牌,其牌上见有与此字结构完全相同的契丹文。另楷书汉字“金”,在辽代押印中亦见有实物遗存。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,保存有一块当地出土的契丹文墓志铭,在铭文中就见有“金”字,可见在契丹文中有直接使用汉字原字形的例证(其音、意不详)。鉴于此,我确定了此为辽代契丹文字押印。一个偶然机会,在旧存的资料中看到蔡美彪先生有关此押印的释读资料,与我的看法不同,遂引发了与专家沟通的想法。在1998年秋,我唐突地写信给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蔡美彪先生,没有想到时隔数月,蔡先生在年底给我写来回信。信中说道:“寄来旧释‘火日金’押印本,‘火日’两字连读,与契丹及女真字均极相似,但不尽同。古人称太阳为‘火日’,又金鸡喻太阳,押作鸡形,内书金字,似难否定汉字旧释,不知有他证可资参据否?”有关“火日”相关解释,后来我又看到《晋书·纪瞻传》:“是以金水之明内鉴,火日之光外辉。”准确地说明了“火日”是两个汉字,比喻太阳为火日之光,与契丹文无关。十分感谢蔡先生解惑,让我从一方押印的收藏、考订中学习到知识。宋元时期民间遗存的押印,因契丹、女真字与汉文字同时混杂使用,对这一时期的私押印做到解读准确,也是比较难的课题。
 
  《中国玺印篆刻全集》2卷,书中收录一方同类押印,编号:1179,缺失对合的上半部。
 
  印文“日月、天山地水”符合押印。此押印缺失半,其形制、时代同前例。图2为实物照片,图2-1为印蜕。直径2.2厘米,通高1.0厘米。质料青铜。阳文。“日月”两字分置于印面上部圆形框内,“天山地水”四字于印面中间由上而下垂直排列,“天”字粘贴上边缘,左右两笔画分开,“山”字中间一笔向上延伸,顶部分三叉,形同参天大树,擎天立地,“地”字靠近印面左侧,结构中最后一弯钩笔画拉长,将“水”字揽入其中。印面文字“日月”横置,“天山地水”四字作竖式,六字巧妙置于圆形印面之中,横竖转换,玄机无限。
 
  资料记载,道教以“日”为大明神,“月”为夜明神。并有“三官”,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。《后汉书·刘焉传》注引《典略》:“其一上之天,置山下;其一埋之地;其一沉之水,谓之三官手书。”此中“天山地水”四字概念与印面文字相关。另外在金元时期或其后朝的道教实物印中,也曾看到印面印文中有“日”“月”两字于圆形框内字样。综合判断,此押印文意应与传统道教有相关联系。
 
  以上介绍的两押印,均为辽金时期圆形上下对合式符合押印,从印文字义判断,与当时社会民族的精神信仰相关。
 
 此文发表在《天津日报》-满庭芳-印缘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