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/研考文章

Work articles

“修得晋矦渡同船”(图)

“修得晋矦渡同船”(图)
── 一方西晋时期金官印



图1

图2

图3
  用黄金制作官印,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已使用,但数量稀少,而传世能保存下来的就少之又少了,可谓难得一见。
 
  目前所见金官印最早的一方是香港承训堂所藏“长舍阝君玺”,时代是战国时期秦国官印。历史上秦始皇时期使用的金官印,至今尚未发现。西汉时期金官印,目前所见龙钮“文帝行玺”为尺寸最大的一方,现藏广州越王墓博物馆,汉代龟钮“石洛侯印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,龟钮“宛朐侯执”藏徐州市兵马俑博物馆。其后,三国时期传世金官印见有龟钮“关内侯印”“关中侯印”。魏晋时期金官印所见为驼钮,印钮形制有改变,是为边夷少数民族首领所颁发。以上不同类型金官印在山东省博物馆、重庆三峡博物馆、南京博物馆、陕西省博物馆、甘肃省博物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均有收藏。下面介绍一方西晋时期驼钮金官印。
 
  图2、图3为实物印照片、图1为印蜕。正方形印面,边长2.2厘米,通高2.8厘米,重88.8克。印背凿刻驼钮,卧姿,驼颈后有鬃毛,腹部下凿孔,周身两侧、背部凿刻有顺向排列的刀痕。印面阴刻印文三行六字“晋蛮夷归义矦”,刻文凿刻结构严谨、端庄。印文中“晋”为时代,“蛮夷”在古代泛指华夏民族边远地区以游猎畜牧的族群,故有南蛮北夷之称,“归义”为封号,“矦”为古代官职。在西晋时期,周边少数民族不服从王化,为了笼络已归顺于朝廷的少数民族头领,西晋王朝实施怀柔政策,朝廷封赏他们以王、矦之爵位,并赐给他们以金官印为信证。
 
  中国古代金官印的颁发与使用,是由社会的等级制度所决定,它只有社会上层的极少数贵族和高官才能使用。所以存世稀少,随着年代的久远今天所见则更为珍贵。
 
  2008年10月,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届“孤山证印”西泠印社国际印学峰会的论文集里,收录有香港中文大学王人聪先生的文章《略谈中国古代金印》,该论文收录战国至魏晋南北朝金印资料42方,文章中对这批金印的特点及其重要学术价值作了叙述,是近年来所见相关金官印较为全面的研究文章。金官印,作为稀有金属制造的古代玺印,其最大特点是历经千年而不锈蚀,尤其是印文字口保持原生态,这对研究古代印工的制作、印文雕凿都提供了宝贵的原始实物依据。
 
  多年前有人拿着这方印来到银铺,想让银匠将这方印打成几个戒指,银匠看了说:“这是一个老物件,以为是蒙古象棋,化了它挺可惜的。”银匠想起一个民间收银元的老人,那个人经常帮助银铺收一些零碎的老银。银匠将老人找来,老人看了看说:“若是化了打戒指,不如到金店,我给你们买戒指作交换。”就这样,老人将此印保留了下来,后来老人去世了……这是事后又了解到有关此印的相关情况。
 
  凡事皆有因缘巧合,民间收藏,手手相递,无论上面传闻的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关紧要,重要的是,一个珍贵的老物件能留存下来,确不容易。近年,有关金官印在收藏圈子里偶有见闻,拍卖会上有过零星记录。
 
  有缘如愿,玉成此事。余作打油诗:“清晨雨雾春宵寒,赴京路上湿衣衫。十里河上寻旧物,修得晋矦渡同船。”
 
  收藏,我相信缘分。人思物,物亦随人。
此文发表在《天津日报》-满庭芳-印缘
未经允许,不得转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