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/研考文章

Work articles

新发现辽金时期青铜兽钮押印范


(图1)

(图2)
 
(图1)
 历史上从唐朝末年至元朝灭亡(公元906—1368),近五百年间私用押印大发展。在遗存的押印或相关印学资料中,偶能见到印面为“同文印面”结构相近似的押印。于此有专家认为押印的制作应该有“印范”,如同古代钱币铸造有“钱范”,铜镜铸造有“镜范”一样。由于近现代在考古发掘中“钱范”“镜范”均有出土报告,唯独“印范”从未发现。于此介绍一件辽金时期青铜兽钮押印范实物,以飨读者。
 
  图1,押印范实物。形制扁方体,质料青铜,通体松绿锈,外侧表面凹凸不平,边角保留有铸造痕迹,在内侧左右边缘见有对应唇口。印范尺寸:纵4.0厘米,横5.2厘米,通高1.3厘米。印范背面两侧有对向钻孔,内侧见有凹形兽模子,为蹲坐姿,头向左,尾向右。头顶上见有垂直向下喇叭口形凹槽,在兽钮底面见有长方形凹槽,尺寸:纵2.2厘米,横2.3厘米,通高0.5厘米。在兽钮头顶两侧见有钻孔(未打通),兽钮中间位置处见有一钻孔是穿透的,在印范底面左侧一端见有一个钻孔。以上几个钻孔测量直径均为0.4厘米。
 
  据对此实物的整体观察,钻孔位置以及相关特征,笔者试作推断联想。见图1,上文介绍的这块印范为半块,直观感觉还应有与其对应的半块,当两块印范对合后内侧形成空腔,为铸造押印的空间。在印范内侧兽钮头顶两端分别见有钻孔(未打通),这两个钻孔,笔者认为是与其对应的另一块印范所预留的插孔。作为组合式范做对合时,通常在某一位置上设计有锁定的榫卯机关。设想对应的一块,在相同位置上应预留有圆柱,当两范对合时起到锁定对接,此为第一步。
 
  第二步,当两块印范对合后,底部截面上看到的是长方形“凹槽”,这个凹槽正是押印印面位置,于此设想在底面还应该有与其对应的第三块印范。在图1印范底面左侧也观察到一个钻孔,那么设想与其对应的右侧也应当有一个钻孔,这两个钻孔的作用,正是与第三块印范作对应的机关。而第三块印范应是事先雕刻好印面文字的,这样底部的一块印范与上面两块对合,使得三块印范合为了一体。
 
  以上两步推断,复原出了“三件套”组合式印范整体模式。印范利用插销孔设计原理,即可随时拆解,又方便组合使用。
 
  以印范实物,笔者用橡皮泥按压出来了一个泥模(边缘未作剪修),复原出兽钮押印效果,见图2。兽钮头顶上端为浇注口,兽形结构凹凸分明,颈下有圆柱形,此为印范上穿透的钻孔,此孔浇注时有插入构件,是为押印预留的系戴孔,兽钮下端长方形为印台。纵观泥模,刻画精细,兽钮栩栩如生,卷起的尾巴仿佛还在晃动。
 
  在我的匣藏中,有一件辽金时期青铜兽钮符合式押印实物,于此作类比,见图3。此押印兽钮左右两片可以分开,印体中间包夹有子印。此押印尺寸:纵2.0厘米,横1.3厘米,通高2.5厘米。以此押印兽钮类型,以及测量尺寸与印范内兽钮作对比,大小基本等同。
 
  以上介绍新发现辽金时期押印范实物(其中三分之一),并分析推断出“三件套”组合式印范。其铸造模式有别于文献中所记载“翻砂法”与“拔蜡法”,它是以青铜制模范直接使用。这种印范既保证了押印制作的标准化,又可以重复使用,而且操作简便。它的发现,验证了印章制作同样也有印范,同时也让我们回看到了辽金时期押印批量制作的一种工艺,它与文献记载的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