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/研考文章

Work articles

明清以来西藏地区佛教图形铁印浅说

 
论文题要:
明清以来,西藏地区民间流传使用有佛教图形铁印,本文以一组遗存实物印为切入点展开讨论,对其发生发展、图形构成、制作工艺等方面分析探究,简述个人看法。西藏地区佛教用印,尤其是清代以来流传使用的图形铁印,与中原传统肖形印差别较大,它已形成了西藏地区佛教图形铁印独特风格。
 
关键词:明清 西藏 佛教 图形铁印
 
我国西藏自治区是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聚居地,教派和寺院众多,与佛教相关的印章使用十分广泛。藏语中将印章总称之为“唐喀”,起源于突厥语,经过蒙古语借用而后转入藏语并逐渐丰富起来。通常一般印章称“达唐”、“色唐”,口语叫“贴子”。由于西藏地区地理环境、历史背景、宗教信仰以及神秘传说等相关情况,西藏佛教铁印,成为了见证并补充西藏佛教发展的重要文物之一。本文介绍明清以来,西藏地区寺院或民间流传使用的铁印,印面作“法螺”、“十相自在”与“十”字纹图形为主,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与基督教、景教的相关联系。这组印章因取铁质制作,通常又被称之为“天铁藏印”。笔者近年陆续收集到数十方,现选其有代表性的简介如下。
 
(一)西藏天铁图形印实物
 
图例(1)清代“法螺”图形印
 
见图例(1)。此印为扁方柱形,印体镂空。印面长方形,纵:2.8、横:2.4、通高:5.5厘米。印面双边栏,中部为“法螺”图形,于图形上、下边缘处分别凿刻有藏文字。长方形印体四周、顶面均为镂空雕刻缠枝花草纹,印体中间部位见有穿孔。

   
 
图例2清代“法螺”双面图形印
 
见图例2。此印为圆柱形,印体笼空,双面印。印面直径:2.1、通高:4.0厘米。印面双边栏作弧线相对连接,形成四等份对称图形,形似花瓣。印面一端作“法螺”图形,另一端印面内为元代八思巴字符,与图形无关。圆柱形印体镂空雕刻缠枝花草,镏金。

图例3清代“法螺”、“十相自在”双面图形印
 
见图例3。此印为圆柱形,实心,双面印。印面大端直径:3.8、小端3.5、通高:3.2厘米。大端圆形印面双边栏凿刻有弧线,弧线相对连接,形成四等份对称图形,形似花瓣。花瓣形中间凿刻有阳文方框形作内区,方框四周与外侧弧线间凿刻有四组花纹作装饰。方框内区中间凿刻有“法螺”图形,于法螺左右两侧沿边缘凿刻有藏文。小端印面构图与大端印面基本相同,内区方框凿刻“十相自在”图符。两印面上端边缘处均凿刻有“月孕星”纹作标志。圆柱形印体表面凿刻蟠龙、祥云纹饰,镏金。
 
图例4清代“法螺”、“十相自在”双面图形印
 
见图例4。此印为椭圆柱形,印体镂空,双面印。椭圆形印面纵:3.2、横:2.5、通高:5.2厘米。印面双边栏,其中一印面亦作“法螺”图形,另一面凿刻藏传佛教标志性图符“十相自在”。此印面比图例(3)介绍的“十相自在”图符复杂。椭圆柱形印体为左右两块对合,通体镂空雕刻缠枝花草纹,镏金。
 
 
图例5清代“十”字纹双面图形印
 
见图例5。此印体镂空,一半为方柱形,一半圆柱形相结合,双面印。方形印面纵横均1.5,圆形印面直径1.7,通高4.6厘米。圆柱形印面,朱白文相间,印面主体作“十”字纹图形,中心处为“卐”字纹。方行印面为藏文,与图形无关。印体中间部位有一横向穿孔,印体由薄铁皮敲击卷曲成筒状并镂空雕刻,侧面见有焊接口。
 
(二)相关解析

天铁藏印,是人们对西藏地区佛教铁印的统称。天铁,藏语称为“托甲”,译为天上的雷石。藏印,主要是指西藏地区与佛教相关用印。藏族传统解释,打雷时天上降下来的铁块称为天铁,它埋在地下,长年不锈,而且会呈现出各种颜色。藏地高原的人们认为这种铁块不是高原上所固有,而是上天所赐予的,带有神奇传说。西藏位处高原,在制作佛教法器与各类宗教相关工艺品时,常会融入高原上捡拾到的这种雷石——天铁,将其熔化后而混入其他金属打造制成各种饰件,而佛教用印也包括其中。上世纪三十年代,意大利著名学者G图齐在《西藏考古》书中收集有不少托甲(天铁),大都是先民的金属饰件等,属于年代久远的高原民族金属工艺制品。对此不难想象,在古代的游牧民族使用这些天铁金属饰品,除了实用、装饰外,必然含有神佑意义与宗教信仰。

(1)“法螺”图形印

“法螺”,为藏传佛教常用的法器之一。译为商、珂贝,又称为法赢、宝螺、金刚螺、蠡、蠡贝、螺贝等。宗教用乐器之一种,在卷贝的尾端装上笛子而成。在经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扬深远来比喻佛陀说法之妙音,在《法华经·序品》中说:“今佛世尊欲说大法,雨大法雨、吹大法螺。”在《无量寿经》卷一:“扣法鼓,吹法螺”,比喻佛说法之庄严。《略出经》中记载:“灌顶时,上师应授以商佉,告言作是,从今以后,汝应转动诸佛之法轮。当吹无上之法螺,遍传大法声于一切处。”《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》第一八卷中说:“若加持螺,诸高处望,大声吹之,四生之众生,闻螺声灭诸重罪,能受身舍已,等生天上。”

以上是有关“法螺”的相关记载。本文介绍“法螺”图形印四方,图形于印面正中,以朱文作单线勾勒,有的在“法螺”图形两侧装饰有飘带,图形大同小异。螺旋一端向上,喇叭口向下。
 
(2)“十相自在”图形印

“十相自在”为佛教标志性图符。源于阿弥陀佛,观世音菩萨,释迦牟尼佛身、口、意三密应化身,莲花生大士的印章。莲花生大士,悲悯一切有情,以“十相自在”图符加持,情系世间所有众生。能令具信者免除刀、兵、疾疫、饥馑及水、火、风等灾难。不受狮难、火难、蛇难、水难、牢狱难、盗贼难、非人难等种种怖畏。“十相自在”图符具足一切诸佛的吉祥加持,能破地、水、火、风等灾难,且能得十种自在:寿命自在、心自在、愿自在、资具自在、业自在、受生自在、解自在、神力自在、法自在、智自在。若有善男善女能于山河、大地、寺庙、家宅等处恭敬供养“十相自在”者,使所在处吉祥圆满,眷属和睦,夜梦吉祥,身心安康,去处通达,所求如愿。“十相自在”图符是由七个梵文字母和三个图形竖向组合而成,藏语发音 “南久旺丹”,是藏传佛教中常见的典型图形,也称“十自在”、“时轮金刚咒”。在藏地,人们将“十相自在”图符放在塔门、房门、墙壁等处,以起到吉祥增上的效果;也常能看到将“十相自在”图符制作成挂件作护身符使用。
图例(3) 图例(6)《西藏历代藏印》
 
本文介绍的实物印图例(3)圆柱形双面印,右侧印面方框内即为“十相自在”图符,字型带有梵文特征。见《西藏历代藏印》书中第110页,编号17,收录有一方与本文介绍的图像印相同,印面方形,见图(6),现将两印面图形并列作比较。该书中注释此印“哄”,现藏西藏布达拉宫。

        
     
      图例(4)  图例(7)“十相自在”图符
 
本文介绍的实物印图例(4)椭圆柱形双面印,其右侧印面同为“十相自在”图符,比起上文介绍的图例(3)“十相自在”图符,从形式到内容复杂了许多,但其整体构型相近,请教藏地僧人,认为两种图符同属一类。再看图例(7)为佛教资料中介绍的“十相自在”图符,它是一种绘画形式出现。它与图例(4)“十相自在”图符印完全吻合,包括图符下面附带的莲花纹座。
 
(3)“十”字纹图形印

上文介绍图例(5)“十”字纹图形印。整体观察图形以“十”字纹为主体组合成十字框架结构,而在“十”字图形中心还见有“卐”纹,两者相互组合形成印面图形,其含义深刻,这种图形应该是佛教与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印式。

有关“卐”字纹为佛教典型标记,传来已久,佛教称其为“吉祥海云”,佛经中说它是释迦牟尼胸中涌现出的宝光,庄严无比,功德无量。

有关“十”字纹框架标志,据考证源于西方基督教的“十字架”。目前公认基督教传入中国是从唐太宗贞观九年(公元635年),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进入中国“翻经书殿,问道禁闱”而开始。基督教在唐代初年传入中国,其教义与其典型的“十”字纹框架标记,在传播过程中自然会受到信奉者的推崇并接受。
 
图例(8)元代景教“十”“卐”纹组合图形押印    图例(5)          
 
请看图例(8),笔者收藏有一方元代景教使用的青铜押印,印面尺寸:6.0厘米见方。印面由“十”字图形做主体框架,其“十”字形周边有斜向连接,在印面中心处注意到同样见有“卐”字纹。现将上文介绍的图例(5)“十”字纹图形印与元代景教押印并列作比较,两图形虽然存在较大差异,但“十”纹框架与中心“卐”纹两种主要元素没有改变,可以说形式不同,但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。再看图例(9)同是笔者收藏的另一方元代景教押印,印面纵:3.0横:2.0厘米。印面上部作“莲花”图形,莲花下连接有菱形框,框内有单线勾勒出“十”字纹框架图形。“莲花”显然与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,而“十”字纹框架图形应该是基督教的典型标志,将这两种图形组合在一方印面中,说明唐代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,代表基督教的典型标志“十”字纹框架与佛教“莲花”纹标志的相互融合。这种组合的方式出现在元代这方图形押印中。我们说在历史发展中,宗教信仰与不同教派传承间的相互交融、相互渗透又相互影响,这方元押印印面中图形标志得到印证,提供了历史变革中一个时段的节点。对图例(8)、(9)两方元代景教实物押印的分析,支持了对图例(5)清代“十”字纹图形印的推断。

图例(9)元代“莲花”、“ 卐”字纹组合押印
 
(4)“月孕星”标志

上面介绍的清代以来一组天铁藏印实物,在印面图像中、印面边缘处常凿刻有“月孕星”标志,即一个圆点,对应圆点有向上弯曲弧线,其位置在印面图像中或上边缘处,感觉醒目而突出,这一标志的传承可否在前朝印章中找到依据?于此再介绍一方辽金时期押印实物,见图例(10)。在印面印文上端亦铸刻有相似的“月孕星”标志,它与文字相间组合入印。此印文字属于辽金时期民族文字,其字义有待深入,但这方押印中的“月孕星”纹饰与其后朝藏印中的“月孕星”标志近似,存在有相关联系。
图例(10)辽金“月孕星”纹与文字组合押印
 
以上介绍了藏地天铁佛教印一组,其图像以“法螺”、“十相自在”与“十”字纹图形为主,结合佛教、基督教、景教相关资料,以及辽金元时期遗存的实物押印做类比、考证,梳理出明清时期天铁佛教图形印的发展脉络。
 
(三)天铁图形印的形制与制作工艺

有关明清以来天铁藏印的形制与制作,仅从本文介绍的实物印作观察,可分为实心印与空心印,单面印与双面印。实心印一般在印体上直接雕刻纹饰,印面上錾刻印文;空心印则是于印体上镂空透雕缠枝花草等纹饰,“印面”与“印体”分别制作,再经组合,使印面、印体连接成型。实心印体工艺制作相对简单,空心印体工艺复杂,制作难度较大。

(1)形制

印章的形制与印面、印体、印纽相关。本文介绍的天铁藏印以双面空心印一类最为典型,印体所见有椭圆柱形、圆柱形、方,圆柱形转换印。

双面印古已有之,秦汉时期穿带印即为两个印面刻铸印文。本文介绍清代藏地双面印印体作柱形,一端为一个印面,一般长度在四至五厘米左右,有的中间有穿孔。本文介绍实物印例(4)椭圆柱形双面印形体大,工艺制作精致,较为稀少。据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《西藏历代藏印》,该书收录元代至民国时期各类藏印印蜕共计206方;台湾2003年出版的《天铁及藏印》,该书中收入各类藏印共计245方,均未见到有同类椭圆柱形印。有关椭圆柱形印在传统古代玺印中也十分稀少,而且本文介绍图例(4)实物印为空心双面印,印体镂空雕花,与传统印章形制区别较大。

(2)印面

印面是刻制印文的载体,其印文制作自古以来有“刻”与“铸”之分。清代天铁藏印印面文字或图形,多为錾与刻相结合完成。

本文介绍天铁藏印中的实心印,印文是直接錾或刻在印体的截面上,或圆形或方形,这种做法与中原传统印章刻制方法相近似。镂空筒状空心印体与印面的结合,见有“焊接”与“对合”两种。“焊接”是将錾刻好印面与印体直接焊接完成;“对合”是将形似“盖子”状的印面与方形、圆形或椭圆形印体相连接,印面的边缘处均见有卷口,一般在2—3毫米宽,卷口是为了与印体对合后锁紧,使印体与印面牢固结合。

“盖子”状印面制作工艺,要求技术含量高,难度大。在放大镜下对印面进行观察,印面印文既有凿刻痕迹,也有錾压工艺,在印面以及周边发现“盖子”的卷口处均为锤打过的痕迹,见图例(11)。锤打是为了使印面边口卷曲成型,这种工艺属于纯手工制作,不由得联想到在藏地佛像制作中介绍有一种“锤鍱”法,它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。主要是以金、银、铜、铁等薄金属片经过手工锤打,制成佛像组合件,然后插接成型。此种技法最早源于地中海沿岸,后于三、四世紀時经西域传入中国。应该说本文介绍的这种形同“盖子”形状的印面,即是使用了这种古老的“錘鍱”技法制作。这种形似“盖子”形状的铁皮印面呈银灰色,质地具备相当的柔韧性,与印体镂空的铁质材料截然不同。

(3)印体上纹饰

实心印体的印纽花纹是直接雕刻在印体上,近似于浮雕,印面文字是錾刻在截面上,相对制作工艺简单。
空心印体的制作,应该是先取片状铁皮卷曲成型后,再做镂空雕刻,然后焊接或对合上对应的印面成型。本文介绍图例(4)椭圆柱形双面印,印体为左右两半弧形相对组合。镂空铁印的制作工艺,都应该是印体定型在先,镂空刻花在后,不然刻好的镂空件经卷曲其纹样必然会变形。空心印体缠枝草叶或相关图形纹,都是在圆柱形或椭圆柱形面上直接雕刻,其枝叶间还见有叠置与交错变化。空心印体一般选用0.2—0.3厘米厚度作镂空雕刻。另见图例(5)空心铁印,印体一端作方柱形,一端作圆柱形,完全属于“锤鍱”工艺,其方圆之间转换时,其制作之难度很大。

 
图例(11)实物印边口上的锤打痕迹与镏金工艺
 
天铁藏印的鎏金工艺与通常我们所见中原地区的鎏金工艺有所不同,藏印鎏金是在印体或雕刻花纹的表面,用尖刀刻划出交叉的网状密纹,然后再做镏金,见图例(11),仔细观察,每方鎏金印都是如此,这种工艺可使印体表面金水保持得更加牢固。

天铁藏印的镂空雕刻工艺,让我们看到了它的独特与辉煌。自古以来,金、银、铜、铁做雕刻,应该说铁的硬度与制作难度最大。《西藏历代藏印》书中介绍,藏印制作其质料有玉、金、银、铜、铁、象牙、木,该书图录收录51方实物印中,笔者统计铁质印章占35方,本文介绍的藏印也均为铁质,可见选用铁质材料制作印章,在藏印中占绝大多数。纵观古今玺印发展,铁质印相对稀少,唯独西藏佛教印选用,这可能与地矿资源或高原上“天铁”的神秘传说相关。天铁藏印独特的形制与镂空刻花、镶嵌鎏金、精工细作,其奢华的民族工艺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,这些都造就了藏地佛教铁印的经典与辉煌。

西藏佛教盛行以来,印章作为“信物”运用到佛教活动之中,这一特征在元明清三代尤为突出。而且西藏地区属于政教合一,教派和寺院林立,有的大寺院本身就是当地地方势力的代表,寺院的宗教领袖就是当地的首领,掌握着当地的政教大权。自元代以来,西藏各地寺院多与中央政府保持联系,或朝贡,或市易,频繁联络。中央政府则给予丰厚赏赐,加官晋爵的同时也赐印,这样,西藏地区使用的佛教印章某种功效行同官印一样。这类印章形体大,多为多字方形,主要使用于封文、命令、告示等。本文介绍的这组印章,多属明清以来寺院僧人或民间信奉者用印。
 
(四)结束语

佛教传入中国,经过西藏地区历代代僧人的沿袭与传承,加之高原特有的地域条件与民族背景,使得这种铁质藏印融合了天地神灵而受到信奉者的推崇。印面以图形、图像或图符(或添加文字)入印,同时吸收多元宗教文化,兼容并蓄。这类印参以“天铁”制作,加之精美的镂空雕刻并镏金,将佛教铁印演绎到极致,它已形成了西藏地区所独具时代特色的佛教经典印式。

西藏天铁佛教图形印以“法螺”、“十相自在”或“十”字纹为主,都与佛教题材紧密联系。通常这类印印面为双边栏,朱文为主,也见有朱白文相间的,而白文的稀少。这类铁质图形印构图以单线勾勒表现主题,尤其是“法螺”图形最为典型,“十相自在”则是以藏文文字组合成一个整体图形,底部饰以莲花座衬托,可谓集文字、绘画于一体,并已形成了经典“图符”,含义深刻,这一发展过程有别于中原传统图形印概念。这组图形铁印有单面印与双面印,也见有实心印与空心印,印纽上常见有穿孔,便于系戴。个别印例无穿,可能是信奉者供奉或收藏。这类“法螺”、“十相自在”或“十”字纹图形印同样具备吉祥含义,在藏地也称其为“祈福章”或“祈祷章”。

综上所述,本文以一组西藏地区天铁藏印实物为切入点,以其形制特征、印面图形与工艺制作作相关解析,总结一点相关看法。由于本人对佛教知之甚少,所述仅以所藏天铁藏印为依据,以印谈印,难免片面,希望专家学者指正。

本文介绍的天铁藏印,全部来源于西藏。有关这组图形(文字)印的解读,承蒙“西藏论坛”北京办事处藏语编辑部的拉姆老师、dunlangok网友,以及《西藏日报社》编辑部谢然拉姆编辑的热情帮助,于此衷心感谢。
 
参考工具书:
     《西藏历代藏印》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1年12月 编著:欧朝贵 其美
      《天铁及藏印》台湾商务书馆出版 2003年  编著:林东广
      《大风堂古印举·孙家潭藏古印杂记》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9年  编著:孙家潭